距離上一次 2014年大規模更新桌上型電腦, 已經五年過去了, 使用的 Windows 7 旗艦版作業系統其實很習慣了, 電腦也還好好的, 其實是沒有必要動到的才是。
不過因為一來, 微軟對於 Windows 7 的支援只到今年為止, 二來, 有一些軟體, 例如 GoPro 的 Quik Desktop 軟體只支援 Windows 10, 三來最近電腦上的某些軟體有一些怪怪的, 四來, 前一陣子也剛好把家中的 NAS、無線網路等等的硬體全都翻新過了, 所以是該重新整理自己的桌機了 。
原先我是打算把沒有使用到的那一部 LGA1150 / i5 4460 3.2 Ghz / Gigabye H97N / Windows 8.1 的電腦拿來更新成 Windows 10 的。不過, 考慮到很多硬體技術在這五年當中已經有所更新了, 如果繼續把五年前的電腦翻新之後再用, 其實不知道還可以繼續使用多久, 不如趁著這一次更新全都翻新, 所以最後就決定重新組裝一部桌機, 打定主意之後上網研究了一下最新的硬體規格與報價, 接著就去光華商場去採買了零件回家動手組裝, 花了半天之後完成安裝。
新舊電腦規格的比較如下, 看來其實是大同小異的:
新的電腦 | 舊的桌機 | |
CPU | i5 8500 (14奈米, 第 8 代) | i5 4460 (22奈米, 第 4 代) |
架構 | LGA1151 | LGA1150 |
時脈 | 3.0 Ghz | 3.2 Ghz |
快取 | 9 Mb | 6 Mb |
核心數 | 6 | 4 |
執行緒 | 6 | 4 |
TDP | 65W | 84W |
記憶體 | 16 Gb * 2 (DDR4-2666) | 8+8 = 16 Gb (DDR3-1333) |
作業系統 |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 Windows 8.1 專業版 |
主機板 | Gigabyte H370N-WiFi ITX | Gigabyte H97N-WiFi ITX |
機殼 | Cooler Master Elite 120 Mini ITX | Cooler Master Elite 130 Mini-ITX |
啟動硬碟 | Micron Crucial MX300 1 Tb SSD | Plextor M6S 256 Gb SSD |
資料碟 | Seagate 1TB 3.5″ | Seagate 1TB 3.5″ |
顯示卡 | 華碩 PH-GTX1050 Ti 4Gb | 華碩 GTX650-E-1GD5 顯示卡 |
CPU 散熱 | Cooler Master Gemini M5 | Thermalright AXP-100 |
機殼散熱 | 2 (Cooler Master) | 3 (Arctic Cooling + Cooler Master) |
電源 | Coooler Master MasterWatt 550W 半模組化電源 | Cooler Master GXII 450W |
光碟機 | Pioneer BDR-209EBK BDXL 藍光燒錄機 | Pioneer 藍光 combo 機 |
不過, Windows 的體驗分數卻有相當大的差別, 舊電腦的分數為 6.9, 最低的是 CPU, 新電腦的分數則直接衝上了 8.4, 最低的效能分數反而是硬碟了 ( 由 ExperienceIndexOK portable 所測得 )。
接下來的工作就是把新舊電腦進行功能上的比對與軟體的更新測試就行了, 微軟的 Office 軟體也從 2010 直接更新到了 2019 版本, 新的電腦預計應該可以使用到 2026 年才是 (7年折舊) 。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