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我離家多年之後, 我才體會到身為一個台南人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這一切, 都得從陪著我一起長大的一些府城小吃說起。
全台灣到處都有各地的風味小吃, 卻獨有府城集合了許許多多絕佳獨特的傳統小吃於一地, 而令人食指大動的是, 每一樣都有著悠久的歷史、獨到的風味, 其共同的特色, 全都在於真材實料、物美價廉上, 說府城小吃冠全台, 並不為過。
拿度小月擔仔麵來說好了, 這是最為外地人熟知的府城小吃代表了, 在台南本地, 卻有著好幾家不同的分支, 全都是由其本家洪家分出來的, 也都可以說是正統, 但是我唯一從小吃到大的那一家, 卻始終是在中正路上, 靠近消防隊圓環那一家由二房分出來的, 小時候看到在煮麵的老闆, 不知道那是二房的第幾代孫了, 一直到我長大才知道他只靠著這個小麵攤, 就買了好多房子, 卻還是在那兒為老顧客服務, 最近幾年回去就沒再見到他掌麵攤了。
另外, 大導演李安喜歡的小卷米粉, 也是我從小喜歡到大的最愛小吃, 地點是在中正路國華街市場內。粗粗的米粉、一圈一圈在大鍋中煮著的小卷、伴隨著一陣一陣有如海風般的香氣, 熟脆的小卷只要沾一點單純的醬油入口, 再喝一口鮮醇的湯頭, 單純又原始的味道, 真是說不出的暢快, 這一味小吃, 我並沒有在台南以外看到過, 葉家似乎只把這一味小吃的傳承留給了府城。
吃完了小卷米粉之後在附近再帶一些鹹芋粿回家, 就更完美了。
往另外一個方向走, 朝延平郡王祠的方向去的話, 在那附近有一家友誠蝦仁肉圓, 也是我從小就吃到現在的, 我到現在都沒有在其他地方發現比這家更好吃的蝦仁肉圓了, 基隆廟口夜市內的那一家也比不上友誠的。蝦仁肉圓是以在來米為原料製成外皮的, 內裡包著的則是蝦仁、肉臊、紅蔥頭等, 剛蒸好出爐的蝦仁肉圓, 外皮有如白玉一般的晶螢剔透, 配上大蒜與醬汁之後, 入口滑順鮮甜, 配上店裡的肉羹, 真是說不出的好滋味。
在友誠的附近, 郡王祠正對面有一家羊城, 雖然不是小吃, 卻也是一家歷史悠久、在府城遠近馳名的燒臘店, 記得小時候這一家店也是開在中正路的巷子內, 近幾年才搬到此的。羊城的油雞, 絕對是我吃過最道地的廣式油雞, 也是許多人常買回家加菜的好物, 想到就讓人垂涎三尺。
其他像是富盛號碗粿、老友的蝦餃、南一中附近的臭豆腐、粽子、手工魚麵、東門圓環附近的當歸鴨麵線、洛成的米糕、老唐的牛肉麵、薑糖蕃茄、手工豆花、黑糖 粿……….., 無以計數、陪著我一路長大的府城美食實在是數說不盡, 這些家鄉的好味道時時都會在我的記憶中出現。
府城小吃有兩個特色, 第一是肉臊, 許多府城小吃的配料上都帶著肥瘦適中、精燉細熬的肉臊, 在擔仔麵上、在蝦仁肉圓中、在碗粿上、米糕上, 幾乎隨處可見。府城小吃的另外一個特色則是帶點甜, 不管是小卷米粉的原味鮮甜、還是浮水魚羹中伴著幾許薑絲的甘甜, 湯鮮味美之餘, 似乎總是能讓人嚐得到那多出一絲絲的甜頭, 足以勾人回味不已。
府城的美食小吃散佈在並不算大的台南市市區內, 有幾個不同的區域, 例如西門圓環、東門圓環附近、民族路一帶等等, 隨便一個街角看來不起眼的小店可能就是只有本地人才知道的美食所在。對外地人來說, 在台南待一個星期是絕對吃不完這些隨便都有幾十年傳承的小吃美食的, 有心有興趣往府城尋味訪勝的話, 推薦一本由王浩一編著、蔣勳推薦的「慢食府城」, 這一本書的作者花了四年半的時間詳細訪查、紀錄了府城超過50種以上的美食小吃與超過百家以上的好店, 是我目前僅見最詳細的一本, 絕對是饕客們不能少的指南。
家鄉的味道, 是一種深藏著、時時讓人回味的, 鄉愁的味道, 是一種永遠都切不斷的回憶, 也是一種不足為外人道的簡單幸福。
有空, 到府城走走吧。
呵呵!
你把我們台南人的"驕傲"都寫出來了
住在府城不僅有味覺的饗宴(這文章已把府城所有好吃的小吃全"上桌"了)
還有文化的深度(在府城散策就能深刻感受到)
有空,回府城當導遊吧!^O^
那就退休之後, 考慮看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