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過年之後某一個謎一般的旅程, 我訂了一部 Lenovo 的 Edge 11 小型筆電,顏色為傳統的霧黑色,今天中午收到的。
這部聯想的11.6吋”小型筆電”有兩種不同的 CPU 規格, 一種是 Core i3-380UM 的高階機種, 時脈1.33 Ghz , 雙核四執行緒。另一種入門級的機種則採用了 Pentium U5400 為CPU, 時脈為 1.2 Ghz, 雙核雙執行緒,兩種CPU都有 3Mb 的 CPU L3 快取。
價格上, 採用了 Core i3 的高階機種價格為 22900 NTD, 作業系統為 Windows 7 64位元專業版。入門機種則為 16900 NTD, 作業系統則為 Windows 7 64位元家用版, 但是目前有搭配了記憶體升級到 4Gb 的活動, 感覺 C/P 值比較高。超過 2 萬價格的話, 其實已經可以買到一般 12 吋或 13.3 吋的筆電了,例如 Acer 就有某些機種的輕薄筆電是落在此一價格帶的, 可以考慮看看, 不必曲就於這種小型筆電,所以我後來就選擇了Edge 11入門型的機種。
Edge 11 的繪圖顯示使用的是 Intel CPU 內建的繪圖整合晶片,效能當然比不上使用獨立繪圖顯示晶片的筆電,但是一般日常的使用上絕無問題。
尺寸來說, 裝上了 6 cell 電池的 Edge 11 感覺大小與 X201 差不了太多, 只是略小一點而已。
會選擇Lenovo這款 Edge 11 而沒有選擇Sony、Acer 或 Asus 同級產品的另一個最大理由是在於鍵盤使用的順暢度上,這點在小型筆電上其實十分重要。
以同樣是採用巧克力鍵盤的筆電來說, Edge 11 的鍵盤就要比 Sony 同級的Y系列筆電要來得好打多了,以中文打字來說,經由我實際到賣場去試打鍵盤之後的結論, 鍵盤好打的程度由高至低為: Lenovo Edge 11 > Acer Aspire AO753 > Asus Eee PC 1215P > Sony VAIO VPCYA16/17 , 我想這其中的關鍵在於 Edge 11 的每個打字鍵中間都設計了稍為下凹的弧度出來,十分符合手指的人體工學,舒適度也比Sony VAIO Y 系列全平面式的打字鍵要好多了,此所以 Edge 11 的鍵盤面積雖然不比 Acer AO753 的號稱全尺寸鍵盤來得大,打起字卻硬是感覺快多了。
使用了一整天下來,感覺十分的良好, 就可攜性、價格、效能、尺寸、鍵盤順暢度來說,可用性比使用 Atom 系列處理器的小筆電 (Netbook) 要強多了,如果你剛好要找一部旅途中使用的小型筆電的話,我想 Edge 11 的這款入門機型不失為一個平衡性極佳的選擇。
- 優點: 好打的鍵盤、不錯的質感、效能夠用、電池耐力夠、價格超值、11.6吋的螢幕配上1366 X 768的解析度剛剛好、適合當成第二部或是旅途、會議中使用
- 缺點: 要把LCD螢幕打開得費一點指力、觸控板其實可以省略掉、6 Cell 的電池會突出背部一塊、LCD 屏幕四週的銀色側飾條如果是黑色的會更符合小黑的傳統風格、藍芽預設都是隨無線網路開啟的, 每次都得按F9單獨再關掉。
———————————————————————————————————————————————-
我的小筆電大事記:
- 2008年3月: 工人舍 SH8KP12ATW (論文工人舍) -> 賣出
- 2008年5月: HP Mini-Note 2133 (HP 2133 Mini-Note 與 Windows XP) -> 退役
- 2008年11月: Acer Asipire One 3G (我與我的 Aspire One 3G) -> 賣出
- 2011年1月: Lenovo Edge 11 (我的 Edge 11 小筆電).
感謝您具邏輯性的推理和說明
讓我明白自己思考上的漏洞
應該不會花大錢買MAC來玩了
PS:您之前不是說自己不老嗎?怎麼又說自己是老先生呢^o^
是個不老的老先生…… (泣)
MAC強調操作簡單、直覺與人性化
照理說這樣的設計(不必動腦就會使用)
會”遲鈍”一個人的創造力
為什麼愛好者卻認為會激發人的創意?
還是說
因為人性化所以讓人更愛去使用、操作、然後創造?
以你在IT產業的專業角度來看
電腦的操作簡易與否和創意有什麼直接關聯嗎?
PS:
感謝你不厭其煩的回答我這個外行人問的問題
1. 我也可以說, 因為簡單好用, 所以可以把更多的心力集中在創意的發揮上, 不是嗎?
所以妳的論點1其實有漏洞 (妳說: 照理說這樣的設計(不必動腦就會使用), 會』遲鈍』一個人的創造力)。
2. 電腦的操作簡易與否和創意有什麼直接關聯嗎?
關於這一點, 我想, 因為電腦的操作應用是屬於邏輯、數理的居多,與發揮創意與藝術天份所用到的大腦在不同邊, 所以兩者的關聯性其實不明, 這大概要請研究人類大腦的醫科或生物學家來解答了, 我不是這一方面的專家。
PS: 感謝妳有耐心的聽一個老先生胡說八道囉…. 🙂
呵
專家說話果然比較中立
只是我很好奇
賈斯伯為什麼有辦法讓”信仰者”如此虔誠崇拜?
或許產品的”時尚外表”是主因吧^o^
(蘋果迷請不要打我)
台灣的宏碁華碩有沒有辦法生產出贏過它的產品?
我想, 時尚只是外表, 真正吸引人的是操作的簡單、直覺與人性化,讓人感覺這是設計給”人”用的, 不是設計給”工程師”用的產品……, 當然也有一堆人是追流行啦, 這是不可否認的。 🙂
所以你的意思是Mac的價格/效率不成正比?
話說此電腦標榜”絕對不會中毒”是真的嗎?
祝您
新年愉快
旅途順利
1. 的確是如此。同一個人在 Mac 上面開啟一個試算表與在 PC 上開啟同樣的一個試算表, 妳就是得多付很多錢給蘋果公司, 但完成的一份工作卻是一樣的,兩者的價格/效率差距還真是很難被其品牌時尚感給壓過去呢。
此所以在講求成本效益的企業環境中, 妳很難見到 Mac 產品的大量應用即在於此, 它目前依然是只適合並存在於少數的應用環境中, 例如創意廣告與設計界。
2. 絕對不會中毒? (笑) 我相信它絕不會保証硬體絕不故障這一件事, 而硬體故障的損失卻絕對遠大於中毒的風險。只要有適當的備份, MAC 與 PC 在中毒這個風險的考慮上是處於幾乎一樣的水平上的。:)
以上是我的個人看法, 中蘋果毒的人可別找我麻煩…. 🙂
可以請問
為什麼你沒有選擇MacBook Air 的11吋?
這兩者的差異在哪裡?
對於Mac的產品你有什麼想法嗎?
謝謝!
老是來叨擾
真不好意思XD
Mac 是比較封閉性的系統, 雖然易於使用, 但是每一點的便利都是用消費者的錢換來的 (Mac Air 11吋印象中 34900元 起跳) 。
資訊人員通常比較傾向於使用 WINTEL/Linux 這一類相對開放或是市佔率較高的x86系統,因為工作環境中也大多為這一類的系統,使用上會比較一致化。
所以這無關兩者的優劣與否,純然是一種價格/效率上的選擇。
Frey大大又要出征了
祝一路順風啊
該說: 安心上路 ?
@Frey, 安心之外,記得寫謎之遊記來分享喔!
新年禮物? 還是因為空閒又不小心多花錢呢? …..@_@
完全是下一段旅程所需的裝備, 加上補償先前所買的、可用性實在不高的 HP 2133 小筆電所留下的空缺, 以及全面 Windows 7 化的考量等等。
如果是現在時間點,對於經常海外出差的"女性"上班族(文書為主)來說,有其他產品的選擇嗎? 抑或是仍推薦這款呢? 請專家建議一下…^^
Well, 這要看是從何來考量而定, 從重量來考量, 1.5 到 2公斤以下的會比較理想, 從價錢來考量, 一般在3萬以下有相當多的選擇, 從螢幕尺寸來考量, 則 12吋到 13.3 吋都是不錯的好選擇, 當然12吋會是出差時的上選,
Acer 的 Timeline X 系列, Lenovo 的 Thinkpad X220 或是 Edge, Sony 某幾款 VAIO 都是可以去看一看的.
(顯然 Kevin 是女性吧?)
Frey兄, 我是Kevin, 不是Karen……怎猜的呢?!
當然是"瞎"猜的…… 哈哈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