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喜歡看電影,筆者有個具體而微的小小平民家庭劇院,包括了所有家庭劇院應有的各種組成元素,例如5.1聲道喇叭、影音擴大機、DVD放影機、電漿電視,加上一部投影機,而這當中的核心是一部使用了快8年的 Yamaha RXV-596 擴大機。
這一部 RXV-596 是上一代的 5.1 聲道擴大機,搭配 Yamaha 的喇叭,音色上來說,以我這對驢耳朵聽起來是還不錯的,使用了八年下來,其實也沒有太大的問題。不過這八年下來,看著藍光DVD的規格之爭大勢底定、看著 HDMI 規格的日益成熟,這一部 Yamaha 擴大機完全欠缺這些最新的視訊標準與端子,追不上新的規格,視訊完全都是用另外接的HDMI、色差分配器來分配輸出,只有聲訊是靠著擴大機來輸出,而影音擴大機又是家庭劇院的最核心部分,因此起心動念打算將其更換掉,除了整個佈線重新整理過之外,順便再增加一部藍光放影機。
目標:
-
更換擴大機
-
新增藍光DVD放影機
-
整合網路收音機
-
線材重新整理與最佳化
-
器材整合與音場調校
-
測試
-
收工放飯
(只要把上述的擴大機換成路由器、DVD 換成橋接器、影音線換成網路線,以上這些目標其實與大部分機房內的工作內容也相去不遠。)
心念已決,我就開始收集資料。一般來說,各大廠牌的這類影音擴大機可以粗分為三級:旗艦級、中級、入門級。而其價格分佈大約也可粗分為旗艦級 20萬上下、中級 5 到 8萬、入門級 5萬以下等三個級距。
詳細研究了資料之後,我把目標鎖定在入門到中級的擴大機,列出了幾個心中的夢幻組合如下:
-
Yamaha RXV-3900 (中級)
-
Pioneer SC-LX71 (中級)
-
Pioneer VSX-LX51 (中級)
-
Yamaha RXV-1900 (入門級)
-
Marantz SR6003 (入門級)
Yamaha RXV-3900 是我的第一首選,也是最近才在台灣上市的 Yamaha 最新一代擴大機,除了各種新的影音標準之外,最大的特色是有 4進2出的HDMI 1.3a 端子、有網路端子可以收網路收音機、可以外接 iPod 等等。但是它的價格卻是這當中最高的,這一點頗出我意料之外,因為其國外報價其實與前一代的 RXV-3800 相去不遠,台灣是真的賣貴了。
Pioneer SC-LX71 的價格略低於RXV-3900,也有網路收音機,也可以接 iPod,不過 HDMI 端子是3進1出的,只有這一點不符合我有兩個輸出設備的需求(電視加上投影機)。此外,廠商的專業意見是不建議我拿 Pioneer 的擴大機去搭配原來的 Yamaha 喇叭,這一點雖然賤民我聽不出來,但也列入參考。
當然,廠商也建議我,一個另外接的HDMI分配器並不貴,不必拘泥於HDMI輸出端子,這一點我可以認同,所以將另外使用 HDMI 分配器去搭配擴大機的方案當成最後的選項。而網路收音機功能成為以上這兩部中階擴大機比較讓我偏好的特色。
另外兩部擴大機, Pioneer VSX-LX51 與 Yamaha RXV-1900 則除了HDMI輸出端子的數量不能符合我的需求之外,也不具有網路端子,價格上也不能說親民到那去,可以說是比上比下都不足,因此最後都被我踢出名單外。
Marantz 的SR6003擴大機原來並不在我的候選清單之中,廠商也並未主動提及這一部擴大機,後來是在三月份349期的高傳真視聽雜誌中找到了 Marantz SR6003 與 Pioneer VSX-LX51 的試用報告。
仔細一比較之後發現 Marantz SR6003的硬體規格完全符合我的需求: HDMI3進2出、色差3進2出、可接USB裝置、搖控器有學習模式、加上價格也最實惠,是最理想的選擇,但是音色部份不清楚是否搭得上我那批 Yamaha 破喇叭,加上對 Marantz 也較不熟,因此請教了許多朋友,獲得了多數肯定的答案: Marantz 的音色可以與 Yamaha 搭配得上。
我只要放棄內建網路收音機在擴大機中的需求就行了,這一下子擴大機算是有了定案。接著開始選擇藍光放影機,這個部份我也挑了兩款,分別是入門與中級的:
-
Pioneer BDP-51FD (中級)
-
Panasonic DMP-BD35 (入門)
前此我也曾採用過 Pioneer 的DVD放影機,外觀畫質都沒話說,卻對其挑片的本事印象深刻,最後換用了一部 Sony 的卻全無問題,因此雖然其新一代的藍光放影機BDP-51FD質感、功能看起來都很一流,影音表現也不錯,我心中對 Pioneer 卻是有所疑慮的。
研究資料之後又發現 Pioneer 這一代的三款藍光機居然無法完全內解碼 DTS-HD Master Audio 訊號,只能解核心的部份。雖然理論上我全然不必利用藍光放影機來內解碼 HDMI,而是傳送 bitstream 由擴大機去解碼運作,但是比它便宜1萬多元的 Pansonic 入門級 DMP-BD35 除了可以完全解碼所有HDMI 音訊之外,還多了接收 BD Live 資料與升級軔體的網路接口,這一點實在讓人無言以對,因此高貴但功能不全的 Pioneer 藍光放影機就此被我三振出局,由入門級 Panasonic 勝出。
追加的器材既然已經決定,我又仔細審視了各個設備,依照下列原則找出其各別最佳的影音線材:
-
視訊: HDMI > 色差 > S 端子
-
音訊: HDMI > 同軸 > 光纖
決定了各別最佳的線材與數量之後我連絡了廠商報價,最後敲定了價格並定好日期,約定上星期進屋施作。
佈線連接的目標是把原來在中央電視櫃之下與左方視聽櫃之間連結的多組影音線更換成我所選用的個別影音線材, 如HDMI、光纖等,原先使用的視訊色差與HDMI分配器就淘汰不用。
網路收音機的部份則決定挪用主臥室的 Roku SoundBridge M1001 網路收音機到客廳,與新的擴大機用Toslink光纖線來連接,網路收音機再透過D-Link DHP-200 以 HomePlug 1.0 電力線網路連接到書房中的Asus路由器,再從 ADSL 連上網路。
總計連接整合的設備有:
-
Marantz SR6003 家庭劇院擴大機
-
Pioneer DVR-510H-S 硬碟DVD錄放影機
-
Sony DVP-NS975V DVD 放影機
-
Panasonic DMP-BD35 藍光放影機
-
Roku SoundBridge M1001 網路收音機
-
Yamaha 喇叭
-
Wii 遊樂器
-
Panasonic 電漿電視
-
Epson 投影機
廠商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施作並進行音場調校,完工測試之後的效果不錯:
1. 音質音色部份在調校之後與原來的 Yamaha 組合接近,同樣都有中音清楚的特色。我拿了「搶救雷恩大兵」DVD的開頭搶灘畫面DTS音效來測試,機槍子彈該從左到右的就是清楚的從左到右,戰車該從後方來的就清楚的從後方來,可以感覺到各聲道的定位感更加清楚,包圍環繞感也十分順暢。
2. 影像畫質我用了一張「變形金剛」藍光片來測試,看起來是有相當明顯的進步,特別是在電漿電視上直上1080時。使用投影機放出來的畫質也比之前更細膩一些,但是不如電漿電視上的明顯進步,這應該是與投影機原始的畫質解晰度較低有關。
3. 線材的體積則由於每一條HDMI線可以替換掉三條色差線加上一條音源線之故,縮小了不少。
4. 網路收音機透過電力線網路收訊再以光纖連接擴大機的音質相當理想,ADSL 2M/512K 的線路穩定且並無中斷現象,比起雜訊很多的傳統收音機來說好太多了,這一點連廠商也嘖嘖稱奇。
這一次藍光家庭劇院的升級結果相當讓我滿意,因為是以最經濟的預算達到了最大的綜效。Marantz 的一些操作特性也沒有我想像中的困難,只要去習慣就可以了。剩下的就只有摸索擴大機與藍光放影機的各種特性,多去嚐試其不同模式與效果之間的組合了。
收工。
Yahama RXV-596
特性
- 23 Surround Programs: 17 Cinema DSP, Dolby Digital, Dolby Pro-Logic and 3 Hifi DSP Programs
- Yamaha Original LSI (YSS-918) Incorporates Dolby Digital, DTS and DSP Processing Circuits
- High Dynamic Power, Low Impedance Drive Capability
- Linear Damping Circuit
- 8- Position Rotary Encode Input Selector (remote controllable)
- Remote Controllable Master Volume Control (motor driven) and Subwoofer Output Level
- Banana Plug Compatible Speaker Terminals
- 96 kHz/24 Bit D/A Converters
- Universal-Type Remote Control Unit
- 40 Station AM/FM Random Access Preset Tuning
- Sleep Timer
音訊端子
|
類比 | 數位 | |||
Line 輸出 | RCA 接頭 | 光纖端子 | 同軸端子 | RF AC-3 | |
輸入端子 | 7 | 1 | 3 | 2 | 0 |
輸出端子 | 2 | 0 | 0 | 0 | |
監視器輸出 | 0 | ||||
前級輸出5.1 | 前2, 中央, 後2, 重低音 |
視訊端子
|
類比 | ||
色差端子 | S-Video 端子 | AV 端子 | |
輸入端子 | 0 | 5 | 5 |
輸出端子 | 0 | 1 | 1 |
監視器輸出 | 0 | 1 | 1 |
規格
輸出功率 (8 ohms 20 – 20,000 Hz) |
5x70W |
Damping Factor | 80 (Main Ch.) |
Input Sensitivity | 150 mV / 47 k-ohms |
Frequency Response | 20 – 20,000 Hz, CD± 0.5 dB |
尺寸 | 寬度 435mm |
高度 151mm | |
深度 391mm | |
重量 | 11.2 kg |
Marantz SR6003
特性
- Dolby True HD, Dolby Digital Plus and DTS HD Master 等音訊解碼
- HDMI 1.3a Inputs with up conversion to HDMI
- i-Chips 1080p 影像升頻處理
- 兩個可切換式 HDMI 輸出
- Audyssey MultEQ 自動音場設定
- USB 介面
- M-DAX 音效增強功能可改善 MP3, WMA 等之音質
- Bi-amping capability
- 7x100W 8Ω RMS
- 7.1 聲道
- 具學習與巨集功能之背光遙控器
- RS232, 12v Trigger & IR input
- Audio Delay
音訊端子
類比 | 數位 | ||||
Line 輸出 | RCA 接頭 | 光纖端子 | 同軸端子 | USB | |
輸入端子 | 7 | 4 | 2 | 1 | |
輸出端子 | 3 | 1 | |||
監視器輸出 | |||||
第二室輸出 | 1 | 1 | |||
前級輸出7.1 | 前2, 中央, 後2, 後環繞2, 重低音 |
視訊端子
類比 | 數位 | |||
色差端子 | S 端子 | AV端子 | HDMI | |
輸入端子 | 3 | 5 | 5 | 3 |
輸出端子 | 1 | 1 | ||
監視器輸出 | 2 | 2 | ||
第二室輸出 |
規格
輸出功率 (8 ohms RMS) | 7x100W |
Amplifier Signal to Noise Ratio | 105 dB |
Power Consumption | 600w |
Frequency Response | 8Hz-100KHz(類比)8Hz-45KHz9(數位) |
尺寸 | 寬度 440mm |
高度 160.5mm | |
深度 388mm | |
重量 | 13.2 kg |
D-Link DHP-200 電力線網路橋接器
後記1: 本篇純粹是紀錄家庭劇院升級前的思考過程與成果。
後記2: 五月(267期)的家庭劇院月刊(HiVi)有一篇AV影音擴大機的專題報導,嚴選了以下6部由入門到高階的擴大機進行評比:
-
Denon AVR-1909 (入門): 6.5分
-
Sony STR-DG820 (入門): 7.0分
-
Marantz SR6003 (中階): 7.5分
-
Pioneer SC-LX71 (中階): 8.0分
-
Integra DTR-9.9 (專業): 8.5分
-
Yamaha DSP-Z7 (專業): 8.0分
Marantz SR6003 被評為最佳聲音表現的實惠中階機種,表現協調。
[…] 2009年4月升級了擴大機與藍光播放機之後, 唯一沒有動到的部份是原有的投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