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聽到這本書,是上個星期回台南時,從妹妹的教母那聽到的,聽她不經意的提到書名與大略的描述之後,心下當時就感覺這會是一本我喜歡的書。回來之後就上網去訂了一本,接著,心中就不時的有些莫名的靈動,那是一種心中理智奮力要壓住情感的騷亂與不安在漫延,多日之後,我終於在今天收到了書。
「一群五十年代遠從瑞士到台東傳教的天主教白冷會士,在台灣東部這片土地上無私的奉獻,不求聞達,經過半個世紀之遙、在人生的黃金歲月燃燒殆盡之後,他們大半長眠於台東,化成海岸山脈的一部份,永遠不曾回歸到故鄉去……。」
作者范毅舜長於攝影,自幼為天主教徒,他試著要替這群默默奉獻自己給這塊土地的外籍神父們出版一本攝影書,紀錄斯人斯事,動念良久之後終於在2008年盛夏成書。
全書共分兩卷,卷一就是「海岸山脈的瑞士人」,紀錄天主教白冷外方傳教會在台東的足跡與無私的愛。卷二則是「翼下之風」,收錄作者信仰靈修中的自我對話及其與許多外籍神父交往的點滴。
卷一的開頭是一封某位白冷會士在抵達台東之後給其母親的家書,感謝其母親捨得將自己的子女奉獻給天主來服務異國土地的天主子民。
「….親愛的媽媽,或許未來我們不是那麼容易見面了,但我相信您為我所流的思念淚水,將是天主胸前最美麗的一串珍珠。」
信件的日期是 1954年6月9日。
接著是一張黑白泛黃的早期白冷會會士合照,照片中的16位外籍神父,一半過世後長眠於台灣、一半在瑞士退休,如今只有一名澎海曼神父(Brun Hermann, 1914~)依然健在於瑞士。
-
錫質平神父 (Hilber Jakob, 1918~1985): 葬於台東縣達仁鄉南興村 – 白冷會在台灣東部開教的開路者,創辦公東高工,1982年在瑞士診斷出腎臟癌,要求死在故鄉台東,病逝後被鄉民迎入當地排灣族的祖墳地
-
紀守常神父 (Giger Alfred, 1919~1970): 葬於台東縣東河鄉小馬天主堂墓園 – 被稱為蘭嶼之父,前後在蘭嶼服務十六年,車禍身故時年僅50歲,消息傳回東部,全鄉悲慟,地方政府更降半旗表示哀悼
-
龔岱恩神父 (Guntern Josef, 1915~1987): 葬於台東縣金崙鄉
-
孔世舟神父 (Bollhalder Konard, 1909~1963): 葬於彰化靜山墓園
-
滿海德神父 (Manhart Ernst, 1905~1991): 葬於台東縣東河鄉小馬天主堂墓園
-
周維道神父 (Notter Viktor, 1955~1992): 葬於台東縣東河鄉小馬天主堂墓園
-
池作基神父 (Tschirky Meinrad, 1930~1992): 葬於台東縣東河鄉小馬天主堂墓園 – 口腔癌辭世,在瑞士就醫時要求返回台東,過世之後由原住民鄉親抬棺送葬,在東河橋上,隊伍綿延幾百公尺。
-
胡恩博神父 (Hurni Otto, 1913~1969): 葬於台東太麻里
這本書紀錄了一些神父、修士的生平、故事或日常點滴,他們的偉大情操、不求名利與聞達的態度,都經由書中的文字與一張張的照片,忠實的傳達進我們的內心。看著這些偉大的神職人員過世後的生卒年方寸碑文,有些甚至連墓碑也沒有,對照他們留在許多人心中的豐富遺產與回憶,他們心中的信念、價值與大愛,似乎也為我們追求的人生與價值觀,提供了某些答案。
不一定得是天主教友才能讀這本書,因為被這本書感動的許多人都不是天主教友。
Frey 版主 你好
冒昧留言
我在google「海岸山脈的瑞士人」這本書的資料時
找到你的部落格
是這樣的
我是財團法人紀守常紀念文教基金會的志工Yao
書中也有提到紀守常神父
因為有感於白冷會神父修士逐漸凋零
現在剩下5位 都70、80幾歲
所以基金會推出了一個旅遊行程
帶大家走訪 白冷會神父們在台東的足跡
從長濱鄉到達仁鄉
行程包含了歷史、建築、藝術、原住民文化、宗教、台東美景與美食
希望與你分享資訊
也歡迎你與喜歡這本書的人一同分享
我剛從行程回來 實在是太感動了 所以加入基金會當志工
行程資訊 https://www.beclass.com/rid=213c8fe59d6fe50be49e
基金會介紹
http://www.si-sasagazo.org.tw/
https://www.facebook.com/SiSasagazo/
謝謝你
祝你平安
Yao
感謝你分享這些資訊, 也祝你平安喜樂.
除了信仰上的感觸, 更多的感觸則是以此為鏡來對比許多人。
許多人口頭上不斷的喊著愛台灣, 實則不斷的從這片土地與人民手上接受養分來自益, 對照著這群異鄉埋骨、對這片土地默默奉獻與付出的神職人員來說,施與受之間的對比何其強烈!!
愛台灣不該是由基因來決定的, 而應該是由行為來論斷的。
privileged hands
「….親愛的媽媽,或許未來我們不是那麼容易見面了,但我相信您為我所流的思念淚水,將是天主胸前最美麗的一串珍珠。」
『唯有先摸著自己的靈
方能靈體相對,
去觸碰對方的靈』:
「摸著」自己的靈~
靈性照顧的第一步
照顧是很微妙的,發生在彼此互動之間….
人性洞悉興同理,全然融入自己的血肉中,時時刻刻都很紮實縝密,充滿溫度一)
朱學弟的英文還算可以,不過還是看原文比較能領會其意境。
在世上許多角落,人們用各種方式傳遞出各自信仰背後的愛與光明,這本書裡的白冷會士對東台灣的奉獻,和村上春樹在加薩戰火背景下的文學獎演說辭,感動並支持我一路追隨的心願。
村上春樹於耶路撒冷文學講講稿:
http://blogs.myoops.org/lucifer.php/2009/02/25/alwaysstandontheeggside
好書大家讀,歡迎之至。
關於「海岸山脈的瑞士人」 謝謝您的推薦~
不知是否能讓積木官方部落引用轉載您的推薦文
http://cubepress.pixnet.net/blog/post/26306273
積木官方部落 http://cubepress.pixnet.net/blog
謝謝您~
的確是如此…
這本書
會令我想到2句話
握住什麼樣的夢境
就有什麼樣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