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聯合作戰指揮部事前能協調統合所有盟國對底耶皮當面的情報的話,登陸部隊就可以事先知道,他們必須面對的是高達6呎、厚逹4呎的德軍反戰車工事。這些工事對當地的法國人來說,並不是什麼秘密,幾乎所有底耶皮的居民都知道德軍在海邊何處佈下了那些工事, 英國情報單位當然也早就從法國地下反抗軍得到了這些情報。
可惜的是,從來沒人要求過這些情報,聯合作戰指揮部也並沒有從空中偵察中發現到這些工事,於是,加拿大登陸部隊就在完全缺乏情報的情形下試圖登陸了。
清晨7點,登陸作戰進行時,指揮官羅勃茲將軍正試圖從片斷、貧乏的地面情報中了解整個登陸作戰的情況。他判斷:艾塞克斯蘇格蘭兵團應已成功的登陸,並挺進到底耶皮市區了。羅勃茲將軍接下來要做的決定似乎是所有指揮官都一樣的:在關鍵時刻將預備部隊投入適當的地點。
於是,他下令手下的預備部隊:法屬加拿大皇家山地步槍營、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第40突擊大隊1,準備在底耶皮登陸以加強攻勢。
這真是災難性的一刻。
法屬加拿大部隊雖然一向勇猛又有高度的國家榮譽感,魁北克人又素以善戰著稱,但這只是如火上加油般的讓災難更不可收拾而已。
朝底耶皮灘頭前進的皇家山地步槍營登陸艇一路受到德軍槍林彈雨的洗禮,登陸官兵從成功靠岸的登陸艇上躍下深逹6呎的海水中,接著試圖在如雨而下的砲火子彈中奮力登陸。這一場悲劇,據加拿大的戰後官方報告所記錄的:「…皇家山地步槍營的登陸除了增加傷亡之外,並沒有逹成任何目的…」,登陸才不過一分鐘,整個部隊就被砲火打得支離破碎,成了灘頭到處只求生存的難民或血肉,當天登陸的六百人中,最後能回到英國的只有125人而已。
對於德軍來說,這樣一面倒的結果其實是十分幸運的。原來盟軍在底耶皮東、西兩側所進行的掩護作戰行動雖然算得上是成功,但是這些槍砲聲卻驚動了守備底耶皮的德軍 – 為數僅約二百人的二級部隊,這些德國守軍立刻進入了底耶皮海岸灘頭後方有利的地形,這包括了新修的碉堡、可以俯視海灘的建築上層等等,於是登陸的加拿大軍便被壓制在底耶皮的灘頭,德軍不斷的將機槍子彈如水柱一般噴向登陸艇,從海水中吃力的向岸上靠近的士兵也紛紛的被擊中,形成了一場大屠殺2。
08時,羅勃茲將軍下了倒數第二道命令,命皇家海軍第40突擊大隊在底耶皮西側登陸以攻擊德軍側翼。
第40突擊大隊的指揮官當時是約瑟夫‧菲利普中校,外號「老虎」。
他也不是一個會輕易放棄的軍人。
(待續…)
註1: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突擊隊 (Royal Marines Commandos)是1942年成立的。英國在1940年從歐洲敦克爾克撤退之後,邱吉爾隨即下令成立特種部隊以進行對歐陸德國佔領區的突擊任務,英國陸軍隨之於同年成立了十支突擊隊,而英國皇家海軍則直到1942年才成立自己的突擊隊,並隨即參加了底耶皮的登陸作戰。
註2:想體會當時這種慘烈的戰況的話,可以找「搶救雷恩大兵」 (Saving Private Ryan, 1986)這部電影來看看,情況就類似這部電影開頭美軍搶灘登陸奧瑪哈灘頭的情形一般。
想到或有空才寫,都快變成月刊了….
寫的很精彩
期待你的續集!!
看到加拿大皇家軍隊被屠殺
讓我心驚膽跳
因為怎麼說我也算是個加拿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