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上班族每天都要與電梯奮鬥,這大概是進辦公室的最後一關了。而每個建築物的電梯數量並不一定,有的多,有的少,上下班尖鋒時刻大家排隊等候是免不了的事…
曾經在上班開車時經過一座辨公大樓,遠遠看到排隊等著上電梯的男男女女都排到大樓門外去了,一群光鮮亮麗的紅男綠女,或拿著電腦公事包,或拿著一手早餐的等候著,一直看錶的人則肯定是趕不上打卡了,這個鏡頭其實也是大城市的縮影之一。
我上班的地方也是得等電梯的,不過因為不用趕打卡,我多了一些好整以暇觀察別人的時間。
這座大樓在上下班時間是有電梯交通管制的,電梯從地下停車場往上只到1樓而已,1樓的電梯則又分成了往10樓以上與往10樓以下的兩種,因為我辦公室剛好是在9樓,所以基本上我兩種都可以搭。
當然,這是很簡單的邏輯,我經常都是搭往10樓的電梯,第一站下車之後,往下走到 9樓去,這是最快的方式,有點像直達車在第一站下車。
不過,很多同事,特別是稍長我一些的叔叔伯伯們 (:-P) 大概都不假思索的搭上往 1 到 9樓的電梯,這就好像普通車一樣站站都停,最後在終點站下車。
所以很多次當我從地下室搭電梯往上遇到同事時,他們最後都是帶著有點莫名其妙的眼光看著我跳上另一邊往10樓的電梯。幾次之後,這個合理的邏輯他們也都了解了,但是大部份的人還是很習慣的自動走向往1到9樓的電梯,我想,人的習慣是很根深蒂固的難以改變吧…
電梯中也算是個小小的生態圈、一個鬆散的群體。有人手上抱著一堆文件進來嘴裡咒罵著,有人進來不斷的打著手機,有人一直對著鏡子整理自己、有人偷偷的手拉手交換眼神……當電梯中塞滿了人從1樓出發,卻在2樓進來一位重量級人士硬是好不容易的擠了進來,按了3樓的鈕時,你就會體會到目光殺人的群體威力了。
所以呢,電梯似乎就像是人生百態的縮影,一部人生百態的 MTV 每天都在不同城市、不同建築中的電梯上演著,我也是演員之一…
近期留言